父亲记叙文15篇
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,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记叙文,记叙文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。那么记叙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亲记叙文,欢迎大家分享。
父亲记叙文1(1)刚刚搬入新居不久。这天,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,端坐在电脑前,专心打字。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:温暖、清亮、宁静。心情,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。
(2)突然,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。
(3)“你找谁?”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。
(4)“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,想请您帮个忙。”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。
(5)“什么事?你说吧。”
(6)“快到暑假了,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,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。房子是盖了许多,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,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。要是他来了,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?”
(7)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,他望着我,一脸的焦灼和企盼,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。
(8)我恍然大悟——真是一个心细、慈爱的父亲啊!我也是一个父亲,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,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,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?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!想到这,我答应了。
(9)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,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。他连声说道:“您真是大好人啊!我问了好几家,有的一句话也不说,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;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,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……”
(10)几天后,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。小男孩十三、四岁,黝黑的皮肤,结实的身体,明亮的双眸。
(11) “换上吧。”我热情地说。父子俩换上了鞋套,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,步子迈得格外轻缓,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。我看到,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。父亲对孩子说:“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。我负责砌墙,眼细、心细、手细,不能有丝毫的偏差……对了,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。现在,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。”
(12)儿子听着,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。我又看到,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,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。在一旁的我,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。
(13)一会儿,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。退到门边时,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,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,感动地说道:“今天,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。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,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,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。”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。真没想到,在我看来一件简单、普通的事,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。一下子,我也感动了,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。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“幸福”弄成了碎片,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。
(14)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,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:“爸爸,您真了不起,盖出这么好的房子,城里人住得真舒服。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。”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。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,说道:“傻孩子,这怎么可能呢?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,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。”
(15)孩子仰起稚气的脸,掷地有声地说道:“____________”
(16)听了孩子的一番话,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。
(17)我看到,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。
(18)顿时,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——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!
《民工父亲的幸福》记叙文阅读题目
1.通读全文,说说民工父亲的“幸福”指什么?(写出两点即可)(3分)
2.文中的“我”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?(3分)
3.开篇描写新居“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”,其用意是什么?(2分)
4.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?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(3分)
5. 结合上文,展开合理的想象,将第15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。(50字以内)(3分)
《民工父亲的幸福》记叙文阅读答案
1、示例:①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“杰作”的愿望。②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,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。③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。④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,父亲感到幸福。
2、起先“警惕”、“一脸狐疑”(不信任)后来“恍然大悟”、“点头答应”(理解),最后感到“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”(感动)。
3、⑴体现新居的宽大、温暖、清亮、宁静。⑵烘托“我”愉悦、兴奋的心情。
4、示例: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。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,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。
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、有上进心的农民工。例如他对儿子说:“我负责砌墙,……必须做到心细、手细、眼细,不能有丝毫的偏差。”“……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,现在,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。
5、示例:“怎么不可能?我一定好好读书,将来有出息了,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,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。”
父亲记叙文2父亲在我心目中从来不是文学作品中的父亲的形象,他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淳朴的农民,也不是满腹经纶的诗人学者,他只是普通中国人里的平凡的一员,所以,我对于写父亲的文题有所抵触。父亲节将至,恰逢端午佳节,浓浓的节庆氛围使以静下心来,重新审视了解我的父亲。
印象中,他看上去总是那么烦人。虽然他总是以关心我来搪塞他的烦人之举。每次晚自修结束回家,父亲一定会准时等候在校门口,等候我一起骑行回家。且美其名曰:“沟通时间”,一路上父亲都会不厌其烦地追问我在学校学习生活如何,每天的默写如何等等,等等。高兴时我会和父亲分享学校快乐的生活点滴,有时因为我在学校表现不佳或大量作业之后心情糟糕的缘故,每当父亲问起,我总会支支吾吾想搪塞过去或者跟他发脾气,但是看似木讷的父亲每次都是笑笑而已,有时是叹气,甚至欲言又止,这时我也会深深地自责,觉得真是对不起他。其实我是懂得他内心的。
父亲从来没有因为我不够优秀而横加责骂,在我面临挫折,郁郁寡欢的时候,他总是张开他那并不宽大的臂膀支持我,做我坚强的后盾。有一次,看见我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时,静静地走到我面前,默默看着我不说话,许久,他拍拍我的肩膀才说:“现在,你不要把我当父亲,就把我当作是朋友,你有什么想说的,尽情告诉我好吗?”我黯然望着父亲,我看到了他眼中的真诚和焦灼,我知道他是真的为我着想。那一刻,我把我的心里话一股脑儿都吐出来。而父亲会用他那蹩脚 ……此处隐藏13136个字……是沉默了良久。父亲说,家中的几个子女都长大了,花钱的地方太多,光在家死求是不行的,他要离开家,到很远的地方打工去挣钱,及早准备三个儿女上大学的费用。我认真地听着,却不知道该向父亲说些什么好,只是我再一次毫不回避地哭了——为了这个家,已知天命的父亲又要进行一次远征。
父亲让我擦干眼泪,郑重地对我说:“你是老大,弟妹们还小,你妈又有病,我走后,你要承担起老大的责任,学习更不能落下,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……”
我使劲地点着头,眼泪更加恣肆地往外涌。我彻底理解父亲了。理解了他昔日梦想破灭的痛苦;理解了他望子成龙的心愿。父亲不是不爱我,只是他爱子女的方式与众不同罢了,他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全部寄托在我的身上。
父亲啊,您的儿子是不会辜负您的!
父亲记叙文15再次见到父亲是在T市医院的病床上。
三天三夜的抢救,很有成效。父亲还和没昏迷前一样爽朗——看到我们进去了,大声笑着说话。但是,他深陷的眼框象无言的证词,让我们都明白:他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。
但是,我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,无论什么时候,他都是乐呵呵的。他用笑声让自己坚强,也让我们坚强;他朗朗的笑着生活了几十年,也教会了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笑着生活。这次,他又笑着挺了过来。我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,他永远是那么坚强,乐观。
父亲是六十年代的师范生。在那个时代,在那个连小学生都掘指可数的小县城,那可是天之骄之。尤其象父亲那么优秀的师范生,用老辈的话说是文曲星下凡,那是神仙呢。所以,父亲直接参加了工作。然而,那时的工作,学校谁还上课,都下乡下村搞运动。父亲可是领头雁,没父亲运动怎么搞?于是,父亲成了最忙的人,运动之余偷偷给学生上课,分批派学生参加运动,分批补课,结果他的学生运动也参加了,学习也没耽误,后来父亲却犯了错误,原因是学生成绩太好。也是,天天运动,学生成绩还那么好,怎么来的。还不是没好好参加运动。不过,父亲的错归错,也没人斗父亲,没人揪父亲。父亲还是天天运动,上课,上课,运动。直到做为骨干被调到另一个县增缓建设。
从那时起,父亲的故事就精彩不断。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围着父亲听他讲那时的事情。
有一次父亲执行任务,去接省上来的领导迷路了,走了一天一夜,仅有的一壶水也只剩几口了。肩上的长步枪死沉死沉的。我说咋不把它扔了。父亲说,那怎么行?全公社就只那一杆枪!走着走着,忽然隐隐听到有呻吟声,顺着声音寻过去,一个人爬在地上。父亲费了很大的劲把扶他起来,他连声说:“水,水……”。父亲赶紧给他喂水,又给他运动腿脚……等天大亮的时候,那人活过来了,原来是公社刚来的统计,也是接人迷路的。已经转了三天三夜了,还差点被狼咬了,他一个人赶跑了两只狼。父亲取笑说:“同是天涯沦落人。”等他松口气一屁股坐在土里,拿起水壶往嘴里一倒,这才傻眼了,水壶里那里还有一滴水啊。我问父亲:“你咋不先喝一口,再喂他?”父亲笑笑说:“我的瓜娃,那时候还能顾上喝水,救人要紧!”我觉得父亲很傻。又隐隐觉得心里很温暖。
还有一次,父亲从省城刚回来,公社灶上只有他和大师。大师好心给他加餐偷做了一个白面的饼子。他舍不得一个人吃,就硬分给大师一半,大师憨笑着两口就把那一半给吃下去了。父亲正要吃,门口摸摸索索进来了一个老人,身后还跟着一个女孩子,大人孩子都瘦骨嶙峋。父亲抬眼一看,正要起身,大师一下子夺过父亲手里的饼,转身藏在锅里。但是那个小姑娘已经看到饼了,藏在老人的后面,慢慢的咽了一下口水,怯怯的看着父亲和大师。父亲站起来拿过饼,那孩子迫不急待的接过去,三两下就咽下去了。说到这里,父亲叹口气说:“唉,那么大半个饼,也不知那孩子是怎么吞下去的?”说完摸摸爬在他腿上听故事的弟弟的头:“她和平娃差不多大”。弟弟当时只有五岁。我为那半个饼可惜:父亲可是一口也没吃,那可是六十年代的半个白面饼呀。
还有一次,是在六九年的冬天。那年雪特别大,下了也不知多少天,反正路上的积雪有二尺厚,小个子人不敢出门,被雪围住就出不来了。父亲从城里连夜回公社。大风刮的睁不开眼,凭感觉往前走。路边不时还有饿狼出没,又怕又累的那种感觉,恐怕我一辈子也体验不到的。那是父亲讲的故事里唯一一次他感到累和怕的故事。父亲正急急忙忙走着,忽然脚下一跃,就觉得踩在什么东西上了。凭直觉父亲说他肯定那是一个人。那年代那里没几个饿死或冻死的。他反回来,慢慢摸过去,果然摸到一个人。他把人放顺一试,还有气,赶紧把枪埋在路边的雪里,背起那人就跑。然而,刚迈出脚,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——在那么厚的雪里,他背着人根本没办法迈步。于是,他又背起枪,用自己的围巾和皮带绑在那人的胳膊窝下面,往前拉。还没走几步,他自己也走不动了,只得坐在雪里喘气。我说,咋不把那人丢下,去找人。父亲说狼那么多,怕他走了,那人被狼给咬了。正在这时候,公社派来接他的人赶来了,救了他们。讲这个故事的时候,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,望着窗外,我觉得被父亲救的那个人就是我。
最危险的一次是父亲在康县驻队的时候冒死给群众发粮食的事。那年代,我们搞不清是怎么回事,反正是群众的粮食不让群众吃,把粮食藏在山上,结果父亲跟群众上山一看,一袋袋的小麦全被老鼠咬了。父亲冒死把群众的粮食搬下山,分发给群众。为此,大队的干部都替父亲捏了一把汗。那年代,上级的话就是政策,谁敢违反。后来,这事被告到区上,区长亲自过问。父亲说他当时迷迷糊糊的,也不知道害怕,或者怕得不怕了。老支书陪父亲去区里,他们走在康县的万丈深的悬崖路上。父亲当时只有十八岁,老支书怕父亲想不开,一路把父亲逼在靠里面。等到区上,区长笑呵呵的说:“武都娃,你可真行呀!”原来,父亲的做法,救了许多群众,被区上当做典型,要表彰父亲呢……老支书放心的走了,父亲一头栽倒床上,睡了两天两夜。
在那个年代,父亲东奔西走,也不知遇到多少常人遇不到事,救了多少命不该绝的人。父亲的故事总是那么精彩,总是讲不完。听着父亲的故事,我们也慢慢长大了。
父亲的故事不再是故事,而是我们亲眼所见的事实。一次,他手里揣着一碗弼,刚要喝,不经意看见门外站着一个老婆婆,气息奄奄……;一次把四十八元的工资一分不剩给张老师父亲看病;后来,把三级工资分别让给王老师、魏老师、李老现……;再后来,把县上给厂长经理子女给的就业名额,给他们单位一位儿子和我在一班上学的职工;再后来……
几年前,父亲退休了,有些待遇有时候也就有点过了。比如: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人,工资都上三千了,父亲还拿二千块钱;人家的孩子农村户口的都解决工作了,我们姐弟没一个沾着父亲光的……我们为此为父亲鸣不平。但父亲总是说:“好,好。这待遇就不错了。共产党真的好。”父亲的最后一句老是:“想想那些被下放的,被冤枉的,我的待遇已经不错了。”也是,和父亲一班的同学,现在健在的没几个,象父亲一样领工资的更没几个,父亲掰着手指算,才算了三个人。渐渐我们也理解了父亲。其实,是我们被父亲驳地无话可话。
如今,父亲也老了,也生病了。但是,父亲的话我永远记得,父亲的故事我永记得……
父亲给别人的温暖,也温暖着我;父亲给他人的帮助、关爱,同样支持、沐浴着我和我的亲人!